電視臺體育直播收費辯論:免費與付費之間的取舍

近年來,隨著體育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電視臺體育直播收費問題引發(fā)了廣泛關注。支持免費直播的人認為,體育賽事屬于公共資源,應該免費向公眾開放;而支持付費直播的人則認為,體育直播制作成本高昂,電視臺有權通過收費獲取利潤。
免費直播的論點
- 體育賽事是公共資源。體育賽事是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眾共享的資源。電視臺作為公共服務機構,有義務免費向公眾提供體育直播。
- 有利于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免費直播可以提高體育賽事的關注度,吸引更多人參與體育運動,從而促進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
- 保障社會公平性。免費直播可以保障所有觀眾享有平等的觀看體育賽事的權利,避免經濟因素造成體育資源分配不公平。
付費直播的論點
- 體育直播制作成本高昂。體育直播涉及場地租賃、轉播設備、制作人員等多個方面,制作成本非常高昂。電視臺需要通過收費來收回成本,確保自身的可持續(xù)經營。
- 尊重版權保護。體育賽事版權屬于相關賽事方和運動員,電視臺需要支付版權費才能獲得直播權。收費直播有助于保障版權方的合法權益。
- 提供更優(yōu)質的直播服務。付費直播可以讓電視臺投入更多資源來提高直播質量,包括增強轉播設備、增加解說陣容等,從而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看體驗。
綜合考量
電視臺體育直播收費與否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免費直播可以保障公眾的觀看權,促進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付費直播可以彌補電視臺的制作成本,保障版權方的利益,提供更武林大會主持人的名字
是張宇東和蘇玲兩人的個人資料姓名:張宇東 性別:男 年齡:28 身高:183籍貫:黑龍江雞西人性格:“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愛好:學習,交友、熱愛舞臺、學習經歷:黑龍江大學法律系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工作經歷:2001—2004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音樂臺 任職記者、編輯、主持人;先后獨立制作的節(jié)目有《你好,TAXI》、《974信息網》、《潤明清爽電波》、《校園音樂先鋒》、《網絡奇緣》、《挑戰(zhàn)無極限》、主持超過100場的校園音樂演唱會。現場駕馭能力強,直播、錄播經驗豐富!三年的音樂臺工作經歷也讓我能夠全面地掌握當下內地、港臺、日韓的音樂特點、樂感強!2004—2006 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早安中國》欄目,外景記者、編導、演播室主持人;直播、錄播經驗豐富!2007—現在 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武林大會》欄目,主持人資質證書:主持人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1999年黑龍江大學辯論會三等獎2002年度北京廣播學院三好學生2003年度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音樂臺優(yōu)秀主持人2005年度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先進工作者人生目標:做一個會被寫進歷史課本的中國電視主持第一人蘇玲民族:回族畢業(yè)院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任職經歷:中央電視臺CCTV5《武林大會》節(jié)目主持人中視體育有限責任公司產業(yè)研發(fā)部總監(jiān)中國體育產業(yè)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與CCTV中視體育有限責任公司共建機構)秘書長
怎樣才能寫快字?怎樣寫字寫的快?
速記簡介shorthand; stenography速記簡介(4張)大多數人印象中的速記還是傳統(tǒng)的手寫速記,記錄后的稿件是一個個類似蝌蚪的符號,而且需要一段時間把速記符號轉化成文字。 現在興起的電腦速記,記錄的結果是普通文字信息,不需要再做文字轉寫工作,能夠跟說話同步。 電視里現場直播中能夠立即出現字幕,電腦速記員就是幕后英雄。 手寫速記和電腦速記,各有各的用途,不應該相互排斥。 手寫速記的最大優(yōu)點是,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記錄,輕便簡捷,無需電源,特別是重要的會議,在進行安檢時,它不會被排斥的。 你看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大部分的代表是拿著筆來做記錄的,所以說手寫的速記是人們離不開的記錄工具。 在日常的工作與學習中,人們每天都離不開書寫。 由于中國漢字的筆畫繁多,書寫緩慢,平均每分鐘只能寫40左右個漢字;人們的講話速度一分鐘一般在120 ~ 180字之間。 在同一時間里,思維速度比講話的速度還要快,因此,用漢字記錄人們的講話,總是說的多、記的少、漏的多,筆頭跟不上舌頭,用漢字起草文稿,往往是想的快、寫的慢,筆頭跟不上思路。 人們的學習能力,由于受現有工具(文字)的制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人們的聽力一般每分鐘能接受120~200個左右字,而我們現在寫漢字僅能寫40左右字(中學生30左右字),如果把書寫速度提高到120~200字與接受速度相等,學習就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這表明學習的工具(文字)為我們無可奈何地、不知不覺地拖住了,使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效率沒有得到極大的發(fā)揮。 速記的特點是記錄的速度快、效率高,它可以用比漢字快三倍以上的書寫速度來記錄別人的講話或自己的思維,它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靈感迅速地記錄下來。 因此,速記在很多的重要場所和學習中,為爭取時間,使記錄的內容詳盡、完整和準確,提高了記錄的效率與效果,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2鍵盤速記要使普通鍵盤速記需要專業(yè)的速錄軟件。 根據漢語組詞規(guī)律和詞頻統(tǒng)計結果,將漢語的高頻字、詞和常用短語、術語和句子, 速記鍵盤(6張)在計算機鍵盤上輸入1—5個字母,瞬間輸出一至十幾個或幾十個漢字的方法。 譬如:“法制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是20個漢字,用雙文速記只需17鍵,平均每個字鍵長不足1.25。 按正常計算機擊鍵頻率300鍵次/分鐘計算,每分鐘輸入225個漢字是正常的。 這完全可以滿足與漢語語言同步的速記(速錄)要求和高級速記師(速錄師)的考核標準。 漢語的講話速度因人而異,一般是每分鐘120—240個漢字之間,而秘書人員達到每分鐘記錄120—180個漢字之間即可滿足工作需要。 3優(yōu)勢速度快標準鍵盤速錄(6張)高速是速記的靈魂,該軟件以詞為單位輸入,平均每個漢字只有1.25鍵,一般文字工作者熟練掌握該軟件后每分鐘能夠輸入漢字200個左右。 校正方言漢語拼音方案的音標(聲調)標在字母的上方,不整齊,不利于計算機輸入,計算機速記軟件用字母標音,便于輸入和認讀,對糾正普通話的發(fā)音錯誤,推廣應用普通話和糾正地方方言十分有利。 非常適用于庭審,會議等場合。 手工造詞速記人員經常參加一些專業(yè)性極強的會議,詞庫量的范圍顯得尤為重要。 雙文速記囊括10萬詞庫,且對于專有名詞可進行手工造詞功能。 計算機速記軟件可以根據行業(yè)特點或某種需要實行手工造詞,即可3-5鍵上屏,錄入速度成倍、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提高。 一本字典計算機速記以拼音字為原理適用于聽打,高級速記師可以做到“音落字現,語音同步”。 查字識字法主要針對在看打文稿過程中出現不認識的字,可快速、準確上屏,且可以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有效的提高了我們的識字量。 4歷史公元前83年,羅馬的奴隸“泰羅”創(chuàng)造了速記。 目前,國際上的速記有“正圓幾何體速記”、 “橢圓幾何體速記”和“草書派斜體速記”三大體系流傳于世界各國。 公元前63年12月5 日,泰羅的學生記錄了大法官康頓指控和判決卡蘭提陰謀叛變的言辭,所以,當今世界各國都把這個日子作為世界速記的紀元年。 “泰羅符號”問世后,速記主要是在國家的高級政府的首腦中采用,后來被宗教界所壟斷。 由于有人把速記視為妖術,“泰羅符號”很快就失傳了。 直到400多年前(1588年),英國的考古學家提摩塞·普勒德到古羅馬考古,發(fā)現了“泰羅符號”,經過研究整理并創(chuàng)制了《符號學》一書,從此,速記才得以復活。 國際上的速記有“正圓幾何體速記”、“橢圓幾何體速記”和“草書派斜體速記”三大速記體系,流傳于世界各國。 (詳見《北方速記》第19頁,速記學概論中的“速記的歷史”,(一)世界速記簡史;第19頁;(二)中國速記的發(fā)展簡史,第23頁;(三)八九十年代中國速記的輝煌歷程,第28頁)中國的速記,是從1896年蔡錫勇發(fā)表《傳音快字》、沈學發(fā)表《盛世元音》和力捷三發(fā)表《閩腔快字》為紀元年。 早在漢朝中國就有了速記,當時中國文字由“隸書”演變到“草書”,就是為了應付急需而創(chuàng)制的一種快速書寫的簡體字體,實際上就是古代的“速記”。 據記載,唐朝曾經出現一種快速記錄方式,幾乎可以與語言的速度相等,但已經失傳了。 速記在日本被叫做“寫言術”、“旁聽筆記法”。 在英國和美國被叫做shorthand(縮略字)。 現在意義上的速記是1888年由美國人John Robot Gregg 提出的,所以English Shorthand往往也被叫做Gregg Shorthand。 這種速記一共有20個基本速記符號。 每年全世界都有100萬人在學習英語速記。 英語速記對美國的商業(yè)革命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在其他國家,例如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對速記的描述中大都包含有快、簡短的意思。 19世紀末期,中國一些文字改革的先驅,為了改革漢字,把外國速記符號也介紹到國內。 但是他們的目的是想發(fā)明表音的漢語文字,蔡錫勇當時叫做“傳音快字”,沈學叫做“天下公字”,力捷三叫做“閩腔快字”,張才叫做“漢文快字全書”,沈學叫做“盛世元音”,李良材叫做“簡易記音法”。 當代速記學者陳有章還在設計速符現代化漢字方案。 1987年,四川速記學者李思元還把他的速記方案定名為《世界(漢語)線點文字》。 可見速記和簡易的表音文字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2000年10月31日第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對已經使用了幾千年經過規(guī)范的漢字給予法律保護。 同時明確規(guī)定《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的工具”,可以用來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 雖然拼音比漢字簡單,還是書寫緩慢,跟不上語音的速度,需要速記輔助快速記錄。 《人民日報》指出“速記既能節(jié)省時間,又能提高效率,用途極其寬廣。 在中國廣泛傳播速記,將會使它在實現四化進程中起極積作用。 ”當今世界是高新科技信息發(fā)展的時代,誰先掌握了速記的技能,誰就能在事業(yè)成功的道路上具有如虎添翼的真本事!5定義特點定義速記是一種快速記錄口語的技術方式,用簡單的符號或者代碼和縮寫規(guī)則把交際和思維中的口語轉換吃成視覺形式。 傳統(tǒng)手工速記是參照音素文字原理,用更加簡單的線條和附加符號做臨時文字快速記錄口語,事后再轉換成文字的記錄方式。 現代電腦速記是通過鍵盤代碼直接快速轉換成文字的記錄方式。 關于速記的定義問題,在國際速記打字聯(lián)合會第31屆、32屆和第33屆大會上曾經多次進行過討論。 速記是指單一的手寫方式,還是指包括速記機、速錄機在內的多種方式?大多數人認為,不妨把速記的定義理解的寬泛一些,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凡能達到快速記錄目的的就叫速記,其中包括傳統(tǒng)的手寫速記方式,也包括速記機、速錄機和語音機。 同聲傳譯是速記的最好的歸宿。 關于速記的定義各個流派有各自不同的見解。 《美國大百科全書》(1978年版第24卷)給速記下的定義是“速記是簡潔而迅速的書寫方法”。 中國大型工具書《辭?!罚?979年版)給速記下的定義是“用特別簡單的記音符號和詞語縮寫符號迅速記錄語言的方法;中國當代發(fā)行量最大的辭書《新華字典》(198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給速記下的定義是“一種用便于書寫的符號記錄口語的方法”。 由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全國53家著名學府集體編寫的權威性“高等學校語言學概論”教材《語言文字原理》(彭澤潤、李寶嘉主編,1995年“岳麓書社”出版社出版;2000年修訂后改名《語言理論》有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出版第5版)在“文字”一章的“速記符號和文字代碼”一節(jié)中,對速記的解釋是“速記就是用不同于文字的專用符號快速記錄語言。 一般的速記符號是拉丁字母的簡化,很接近阿拉伯字母的原理和形狀,通過最簡單的直線和曲線的變化表示輔音,通過附加符號表示原音。 ”這個定義明確了速記符號的來源和形狀特點。 有人認為速記的用途不僅僅是記錄口語,而且還廣泛應用于記錄思維,例如起草文稿、記日記等,還可以抄錄書面語資料。 這是誤解,因為思維本身用的是口語,抄寫只是把正常文字記錄的口語轉寫成速記符號記錄的口語,沒有本質差別。 特點(1)快速速記特點--文字與速記對比漢字結構復雜,筆劃多,書寫慢,難以適應人們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據統(tǒng)計測試表明,平時人們講話的速度,一般都在每分鐘100個字左右,廣播、電視的播音速度,大約是每分鐘180—200個字,快速宣讀報紙、文章,激烈辯論場合的語音速度更快,有時高達250個字以上。 但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書寫漢字,每分鐘只能寫30—40個,快的最多也超出不了60-70個字。 太快了,就會潦草不清,無法辨認。 這樣看來,用普通文字記錄語言,只能記下七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內容;但是,用速記作記錄,就能達到一字不漏。 會速記的人一分鐘一般都能夠寫到80—120個字,用這種比漢字快2—4倍的速度記錄講話、報告,處理日常工作事務,基本上能夠滿足需要。 經過較長時間的書寫鍛煉和實際應用,甚至可以達到每分鐘200個字左右的高速度。 (2)簡單漢字的平均筆劃(例如高頻漢字“的”字)一般都在7筆以上,而速記的音節(jié)符號(相當于一個漢字)平均筆劃卻只有一筆左右。 例如“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這句話,用漢字寫11個字總共80筆,平均每個字為7.3筆,用速記寫僅有8筆,平筆畫簡單的速記符號均每個字還不足一筆。 6發(fā)展前景會議記錄在報告、演講、座談、議事、匯報等各種會議中,都可以運用速錄做記錄工作。 運用速錄可完整、準確地記錄會議內容,留下與會者自身風格的報告、講話記錄。 會議結束后,即可形成與會議發(fā)言內容相同的完整文字資料,對于一些重要領導人的講話可立即歸檔保存,甚至可馬上見報發(fā)表。 文秘記錄辦公室的文秘工作是以文字工作為主,如記錄領導口授意見、接轉電話、接洽事務等等。 應用速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工業(yè)發(fā)達國家,速錄是文秘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yè)技能。 中國的秘書人員也逐漸要求掌握此項技能。 新聞機構在新聞機構需要很多的速錄人員。 用途其一是整理采訪磁帶、錄像帶等資料,另外,速錄也是采訪記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應用速錄可以準確、及時地記錄下受訪者完整的語言,并及時合成采訪稿。 網絡媒體許多大型網站每天都有許多文字錄入工作,尤其有一些網站例如新浪、網絡網等還有一些網上文字直播的欄目,如直播體育比賽,明星訪談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它文字錄入方法和非專業(yè)錄入人員是望塵莫及的,只有速錄員使用優(yōu)秀的速錄軟件才可以勝任這一工作。 字幕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家電視臺不下一百家。 各電視臺制作的節(jié)目中大多配有字幕,包括訪談節(jié)目,娛樂節(jié)目,電視劇、電影字幕等。 只有應用速錄才能以語音的速度把節(jié)目中的聲音轉化為文字材料。 這些在工作行業(yè)里俗稱“扒詞”。 記錄在法庭上,調查記錄、審訊記錄、辯護記錄等文字材料要求詳細、準確,只有這樣才能詳細記錄審判過程以及調查取證,依法保護雙方當事人的權益。 使用速錄,就能達到詳細、準確記錄的目的。 不少歐美國家的法院都有速錄師一職,很多律師自己也會速錄。 中國法院系統(tǒng)現在正在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速錄隊伍,在不久的將來要完全實現庭審記錄電腦化。 不同理解中國商務印書館1998年再版的《新華字典》468 頁和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0年出版的《漢英雙解新華字典》617頁,都說:“[速記]用便于速寫的符號記錄口語。 Shorthand,rapid writing in a system using signs or shorter (brief)forms for letters,words,phrases,etc. in recording colloquial speech; stenography ”1983 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1096頁說:“[速記] 用一種簡便的記音符號迅速地把話記錄下來。 ”“速記的方法。 ”198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2751頁稱:速記“用特別簡便的記音符號和詞語縮寫符號迅速記錄語言的方法。 符號的設計,各家不同。 速記記錄,往往須經過整理,轉寫為文字。 ”等等。 上述字典、詞典、辭海為速記所下的定義,有可取之處,但都不準確,容易使人誤解為速記只能記錄口語,只是職業(yè)性的。 事實上,人們常用速記符號寫自己的思想;作家、記者常用速記符號寫稿和采訪記錄;學生用速記來記錄老師的講課內容或摘抄各種資料、記各類學習筆記、日記;領導干部用速記記錄上級召開的會議內容和快速記錄下級的口頭匯報等等,所以關于速記的定義,我認為應該是:“‘速記(符號)’,是用科學的線條作符號和一套嚴謹的縮略方法,迅速記錄人們語言、思維的快速書寫的‘(速記)文字’。 ”“是廣大書寫勞動者節(jié)省書寫時間、減輕書寫勞動強度、增進思維反映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果的一門現代最實用的信息科學技術。 ”前者,說明它是 “文字”,是快速書寫的文字;后者,說明它的功用,是提高人們工作效率的現代最適用的信息科學技術。 之所以給速記定義為“文字”,是因為,在眾多學科和字典、辭典、辭海中,對“文字”定義而得出的結論。 在眾多的論著中,都稱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 ”“‘文字’這個詞可以用來指一個個的字,也可以用來指記錄某種語言的文字符號的整個體系。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文字作用在于克服有聲語言所受的時空限制。 ”“語言是基礎,語言先于文字,文字從屬于語言。 語言的發(fā)展可以帶動、促進文字的發(fā)展;文字反作用于語言使語言精密化和規(guī)范統(tǒng)一。 ”(《古漢語專題》“文字篇”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由黃伯榮和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第176頁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 ”詹人鳳編著的《語言學概論》中非常清楚地指出:“文字是記錄語言在視覺方面幫助人們交際的工具,和語言比較起來,它只是一種輔助性質的工具,人們利用它可以把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傳之久遠,因為它能把一發(fā)即逝的語言變成逝而可察、長期流傳、廣泛傳播的書面的東西。 ”我們再詳細分析上述字典、詞典和辭海給文字的定義:1)1998年出版的《新華字典》514頁和2000年出版的《漢英雙解新華字典》678頁都稱:“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 ”“甲骨文、外文”。 1983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1206頁說:“文字:①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等;②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英文等。 ”1989年出版的《辭?!?022頁稱:“文字,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號,擴大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際功用的文化工具,對人類的文明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文字有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這三種類型大體上標志著文字發(fā)展的三個不同階段。 表音文字最便于人們學習和使用。 ”縱觀中國的字典、詞典和辭海,它們?yōu)椤拔淖帧彼碌亩x,都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既然“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那么“速記,是用科學的線條作符號”,是用來記錄語言和思維的,為什么不能叫做“文字”呢?從速記的效果來看,它與漢字都是記錄“語言的書面形式”,都是“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號”,都起到了“擴大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際功用的文化工具”的作用。 所以:在中國,漢字、漢語拼音、漢語速記,共同構成漢民族的書面語文字符號,它們都是人們交流思想的語言工具。 漢字、漢語拼音、漢語速記三種書寫方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輔為用、相得益彰的。 這好比我們的通訊、廣播一樣,有了郵政,還要有電報、電話,有了廣播,還要有電視,還要出報紙,不能只有一種、兩種。 速記在國外,是以拼音文字為基礎的。 在中國,漢語拼音學得好,速記也就學得快;速記學得好,漢語拼音水平就容易提高,語言文字能力、寫作水平和思想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北京市政協(xié)主席、中國文獻信息速記學會顧問、延安時期老速記工作者白介夫同志指出:“速記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它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或者是作為快速記錄語言的一種技能。 廣泛地講,應當把速記學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學者說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徐培汀教授說:“速記,是記音符號的快速書寫法。 它根據民族語言的特點,運用一套簡便的記音符號和有規(guī)律的縮寫方法,來快速記錄人們言辭和書寫自己的思想,是一種與音齊飛、與時代并進的書寫技術。 ”中國著名的速記學專家、唐亞偉教授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語言的書面形式,但更重要的,文字是一種社會交際的工具,必須約定俗成、社會公認,因此它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準確性和定型化的特點。 ”7速記術學速記本身就是一種技術,是記錄語言代替漢字記錄的“飛行軍”。 所以,我們平常所提到的速記,主要是指速記術。 速記術和速記學是完全二個不同的概念。 就手寫的速記,速記術,應該包括:速記的基本符號(聲符、韻符、介符、拼音符和略符);速記的詞語連寫;速記的詞語縮寫;語句的簡略寫法以及翻譯整理文稿的技巧等。 1. 什么是詞語連寫?速記中的詞語連寫,是指把多音詞的幾個速符連在一起寫出來,一般以詞為單位。 為了提高書寫速度和便于認讀,也可以把兩個單音詞或一個詞組的速符連起來寫,所以,速記中把這種連寫的方法,統(tǒng)稱為“詞語連寫”。 一般說來,速記中的詞語連寫的范圍比較寬,應用比較靈活,它不象漢語拼音文字要求的那樣嚴格。 所謂連寫,就是第一個速符寫完以后,順著筆勢和方向緊接著寫出第二個、第三個符號,也就是說,第一個符號的結束,就是第二個符號的開始。 2. 什么是速記中的縮略?所謂縮,就是把長縮短;略,就是簡略。 如我們把“全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說是“全國政協(xié)”等。 詞語縮略的形式,各派的速記方式雖然有所不同,但其意義和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快速記錄的。 速記術中的省略方法,大致有:(1)獨立音符;(2)特別符號;(3)象形略法;(4)附離略法;(5)聲韻略法;(6)交疊略法;(7)附離音位法;(8)插入法;(9)小圈通借法;(10)骨架略法;(11)提高略法;(12)語句略法;(13)加點略法;(14)綱要記錄法;(15)重疊略法;(16)數字略法;等。 學習者要加深掌握縮略方法的定義,研究各種詞語的縮略寫法,制訂相應的縮略符號,這就是速記中的技巧和技能。 在這里還要強調“編制縮略符號的原則:第一,只有常用的、熟知的和有規(guī)律可以推知的詞和句子才可以縮略,不常用的不可縮略。 第二,制成的縮略符號必須簡單易寫,有些常用的詞語符號本身已經很簡單了,就不必再縮略。 第三,制成的縮略符號必須便于認讀,不能跟其它常用詞或詞語符號混淆。 為了增強縮略符號的表意能力,區(qū)分某些同音詞,應當固定最常用的詞語形式,不通用于它的同音詞。 第四,制成的縮略符號必須便于聯(lián)想,只有這樣,我們寫過的符號放上三至五年以后,一些縮略符號用后不再用了,由于便于聯(lián)想,所以,當你拿起當年的速記稿時,仍然可以暢通無阻地認讀下去。 速記學是與語言、文字、漢語拼音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可以說是語言文字學里的一個實用學科。 它研究速記術的原理結構,使書寫與口語等速。 速記是應解決語言發(fā)音速率與文字書寫速度的矛盾而產生的。 世界上不管哪一種文字,用它來記錄瞬息萬變的語言都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速記學存在的原因。 速記學的內容通常包括速記史(速記產生與發(fā)展的歷史)、速記原理(速記的理論)、速記符號的設計和速記術(速記的技巧)四個部分。 8速記文字速記并不等于文字中國早期的速記方式,如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天下公字》,王炳耀的《拼音字譜》都是作為拼音新文字方案設計的,都認為自己在創(chuàng)造新文字。 雖然速記和文字(包括漢語拼音)都是語言的書面表現形式,從分類學的角度看,速記學也屬于語言文字學的一個分枝,但是,嚴格起來說,速記并不等于文字。 由唐亞偉等人主編的《中國速記百年史》,提出“速記不等于文字”。 然而在他的《亞偉式中文速記》第5頁卻說:“速記也是一種尖端文字。 ”說速記不是文字的是他,說是尖端文字的也是他。 到底速記是什么呢?《北方速記》給速記下的定義,我認為最為合理。 他說: “‘速記’,是用科學的線條作符號和一套嚴謹的縮略方法,迅速記錄人們語言、思維的快速書寫的‘(速記)文字’。 是廣大書寫勞動者節(jié)省書寫時間、減輕書寫勞動強度、增進思維敏捷的反映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果的一門現代最實用的信息科學技術。 ”前者,說明它是“文字”,是快速記錄語言和思維的文字;后者,說明它的功用,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果的現代最實用的信息科學技術。 ”速記只能是文字的一種輔助工具文字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工具,為大家所公認,所以具有嚴格的社會性(全民性)、定型性(規(guī)范性)和明確性(易辨認)。 而速記的作用是迅速捕捉語言和大腦信息,主要要求快。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速記必須具備符號簡單性,表現敏捷性和運用靈活性的特點。 速記的傳閱范圍比較窄,對象是個人或少部分人。 因此,在一種語言中,允許有多種速記方式存在,其縮略方法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由個人隨意制定。 作為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通用的文字,它經過長期運用已經約定俗成,并且用法律手段固定了下來,不能隨意變動。 速記只能是文字的一種輔助工具。 9漢語速記漢語速記,是根據中國漢民族語言的特點,按照《漢語拼音方案》聲、韻規(guī)律,配制一套科學的、簡便的記音線條符號和嚴謹的縮略方法來實現快速記錄語言、思維的。 雖然各家的方案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快速記錄。 我們將《人民日報》1987年的元旦獻詞中的一段話,用漢字和速記符號寫出來,如:“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立國的根本,是中國革命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論,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不搞社會主義是沒有前途的。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同樣是如此。 ”用漢字和速記符號分別寫出以漢語速記后,就可以看出速記具有筆畫少、書寫快的優(yōu)點(詳見漢字與《北方速記》速記符號筆畫對比表)。 這段話共有64個漢字,用漢字來寫共468筆,用速記符號寫僅有42個符號43筆,用漢字寫平均速度為45字/分,一般需要一分半鐘;如果采用速記按中速150字/分來寫,只需要27秒就可以寫完,比用漢字書寫節(jié)省一分鐘。 由此看來,用速記記錄語言能大幅度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節(jié)省書寫時間,也可以看出速記符號具有筆畫少、書寫快的優(yōu)點,所以《黑龍江經濟報》2002年1月28日第四版稱《速記,漢字的飛行軍》。 10電腦速記計算機速記是一門新興行業(yè)。 它與手寫速記不同。 計算機速記記錄是純粹文字信息。 由于速度快,記錄完成后無需整理,可直接形成標準電腦文本文件。 文件存儲在計算機內可永久保存,輸出的打印文稿既工整又可作為傳統(tǒng)紙張文件保存。 一、聽打(220字/分鐘以上):高級速錄員將聽到的語言信息,用亞偉碼錄入到速錄機,速錄機立即將亞偉碼傳送給電腦,通過“譯碼、編校系統(tǒng)”譯成漢字,儲存起來變成磁盤信息或通過打印機打印出來就變成文字信息。 二、看打:由專業(yè)速錄員將看到的原始文字稿件中的信息用亞偉中文速錄機輸計算機速記入電腦,經過編校,或通過打印機打印,或通過通訊線路傳送出去。 三、想打:是由掌握速錄技術的普通人員將頭腦中正在思考的信息,用速錄機記錄下來。 邊想、邊錄,輕松而隨意地使用速錄機必然會成為一種時尚。 計算機速記能夠快速而完整地記錄語言,成為會議、談判、審訊記錄等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一些優(yōu)秀的計算機速記人員不單企業(yè)搶著要,找外快的機會還相當多,故計算機速記已成為現時不少學生和在職人員培訓的新目標,廣州某電腦速記培訓機構表示近一年來學員翻了一番。 目前辦公室里要讓語言文字進入電腦,主要通過“鍵盤輸入”、“文字識別”、“手寫輸入”和“語音識別”。 但是,將大量語音、錄像資料變成文字輸進電腦還需要大量人手操作,所以電腦速記就應運而生。 四、證書認證:教育部ITAT教育工程計算機中文速記工程師等級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OSTA計算機中文速記等級證
電子競技辯論
電子競技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是電子游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體育項目。 電子競技就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和體力結合的比拼。 通過電子競技,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四肢協(xié)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并且職業(yè)電競對體力也有較高要求。 電子競技也是一種職業(yè),和棋藝等非電子游戲比賽類似,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 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號正式體育競賽項目。 2018年雅加達第18屆亞運會將電子競技納為表演項目。 2020年12月16日,亞奧理事會宣布電子競技項目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并參與2022年杭州亞運會。 從以上的理解我們來闡述電子競技的概念:電子競技是以電競游戲為基礎,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軟硬件設備為器械、在信息技術營造的虛擬環(huán)境中,在統(tǒng)一的競賽規(guī)則、以及在規(guī)則保障下公平進行的對抗性電競游戲比賽,電子競技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體育運動。 “網絡游戲=電子競技”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隨著游戲產業(yè)的發(fā)展,電競項目的不斷更替,電子競技早已不再是局限于IP直連或局域網的單機游戲了。 盡管網絡游戲在發(fā)行、運營、付費方式,以及游戲的平臺構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這并不能影響一些平衡性與對抗性很強網游加入到電競項目中。 不管單機游戲(單人游戲),還是網絡游戲(多人游戲),只要符合“電子”、“競技”這兩個特征,那么它們都可以稱為廣義上的電子競技。 主要區(qū)別在于:第一,基本屬性不同,網絡游戲是娛樂游戲,電子競技屬于體育運動項目,網絡游戲主要是在虛擬的世界中以追求感受為目的的模擬和角色扮演,電子競技則是在信息技術營造的虛擬環(huán)境中,有組織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第二,電子競技有明確統(tǒng)一的比賽規(guī)則,最大特點是嚴格的時間和回合限制,而網游缺乏明確統(tǒng)一的比賽規(guī)則,沒有時間和回合的限制,容易使人沉迷;第三,電子競技比賽是運動員之間秉著公正公平的體育精神的競賽,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和體力對抗,決出勝負,而網絡游戲主要是人機之間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不一定需要人與人的對抗來評判結果。 第四,電子競技注重于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xié)調能力、大局觀、意志力,以及團隊精神,而部分網游只需充值就能取得優(yōu)勢,這也是電子競技有別于網絡游戲的主要不同。 你要知道“電競不只是能打游戲”,同時,電競還適配各種高端職位,如數據分析師、賽事解說員、主持主播、賽事策劃等等,輕松就業(yè)、豐厚待遇。 賽事人員方向:專業(yè)道裁判、翻譯人才、賽事組織策劃、電競運營、管理等方面專業(yè)人員俱樂部方向:職業(yè)選版手、電競運動員、團隊教練、數據分析師泛娛樂方向:直播平臺主播,電競明星,真人秀節(jié)目,網紅節(jié)目策劃虛擬現實”是來自英文“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 最早由美國的喬·拉尼爾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 虛擬現實技術(Ⅵ)是集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人類心理學及生理學于一體的綜合技術,其是通過利用計算機仿真系統(tǒng)模擬外界環(huán)境,主要模對象有環(huán)境、技能、傳感設備和感知等,為用戶提供多信息、三維動態(tài)、交互式的仿真體驗VR技術可以應用的領域比較多,目前運用較多的領域包括醫(yī)療、工程、軍事、航空、航海等方面,譬如航空領域,航天飛行員在訓練艙中面對屏幕進行各種駕駛操作,模擬艙外場景的屏幕圖像隨之變化,飛行員可得到仿真的訓練感受。 這種使人置身于圖像環(huán)境的方式已經在飛機模擬訓練中應用了幾十年了。 還有在娛樂、游戲、教育領域,增強現實的VR技術應用的前景更加廣泛。 在物理課上,學生們可以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出降雨、水蒸氣等自然景觀,直觀有趣、生動形象。 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也是通過VR技術得以實現的。 可以這樣說:VR能創(chuàng)造一個未來的,現在的,過去的,真實的或夢幻的世界。 目前很多游戲已率先采用了此項技術,廣受年輕人歡迎。